欢迎访问社科院经济所所史网站
您目前的位置:本网首页>所之名家
狄超白

狄超白(1910—1977)

内容字号调整:      文字颜色:      打印内容      浏览次数:4632

狄超白,男,原名狄幽青,1910年4月17日生于江苏溧阳,1954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狄超白1930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前,狄超白长期在国民党统治的南京、安徽、武汉、重庆、桂林及香港等地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文化宣传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1932年2月任中共溧阳县特别支部书记,创办《溧阳日报》。同年3月被县政府逮捕送南京警备司令部,判10年徒刑。在监狱中,他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1934年7月,在党的营救下被保释出狱。1935年至1936年在无锡、南京等地从事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任沈钧儒创办的《抗战周刊》主编。1938年任安徽省抗战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部长。1939年春创办《文化月报》。1940年1月转移到重庆,从事文化宣传与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派往广州。1941年至1944年,他在广西桂林担任中共桂林文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是大后方知识分子集中之地,他做了不少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工作,使当时大桂林市赢得了大后方文化城的美名。1944年因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他被派到国民党粤系军事首领李济深处工作,从1944年到1945年底,他就在粤桂边境一带搞统战工作。1946年转移到香港,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学术小组组长。1947年兼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主编《中国经济年鉴》。1948年底达德学院被港英当局查封。


1949年3月,根据党的决定,狄超白率领达德学院部分师生回抵北平,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计处处长,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处处长。1953年在中财委统计处的基础上扩建为国家统计局后,他仍兼任统计局的工作,在局中任综合处处长。自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狄超白就着手筹建经济研究所。1954年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代理所长。在经济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中,他筹建机构,从社会上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广揽人才,选拔干部,对于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经济研究机构和发展新中国经济研究工作,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中共经济研究所支部书记的职务,在一个时期内,对于贯彻党的政策、团结新老经济学家开展经济研究工作,作了不少努力。1950年秋,他和樊弘教授代表中国经济学家到莫斯科参加了一次国际经济学家会议。195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经济学家中极少数屈指可数的学部委员之一。同年,他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狄超白负责创办了《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55年刊物创刊后,他担任刊物的主编。对推动我国的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56年春,在我国制定科学远景规划中,他主持制定《经济科学研究十二年(1956~1967)远景规划》(草案)。在这一工作中,他广泛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和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同志参加讨论和分题目起草规划草案的文字。1956年夏,经济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考了一批副博士研究生,狄超白教授亲自担任经济学副博士研究生导师,发现和选拔了一批经济学人才。


1958年,狄超白遭受错误处分,被开除党籍,并且受到了撤职降级的处分,蒙受了不白之冤达20多年。1977年重新工作。同年夏,狄超白应邀担任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编辑部的负责人。


1977年11月7日,狄超白病逝于北京,享年67岁。

——陈雪娟撰

(转引自《经济所人文库——狄超白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