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男,字哲云,1915年生于上海,1956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顾准是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较早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顾准生于上海一个小商人家庭,幼时读过五年小学、两年职业学校,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十二岁即进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1934—1940年间出版多部会计学专著,成为当时会计学界的知名学者,并受聘担任大学的会计讲师、教授。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江苏省委职委书记、文委书记。1940年进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在苏南、苏中、山东解放区做地方财经工作。1943—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局长、税务局长、政府党组成员,并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1953年调北京,在中央建筑工程部任司长。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兼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参加中苏黑龙江流域联合考察组中方副组长,因维护中方利益,被划为“右派”。1958—1961年,先后下放到河北赞皇、河南商城、北京清河等地农村劳动改造。1962年,经孙冶方所长力争,顾准复进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在随后的两年间,完成 《会计原理》、《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问题》,同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价格、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等问题研究,独立翻译了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一书。1964年经济研究所开展“四清”运动,矛头直指孙冶方的“价值规律论”,顾准未能幸免,被再次戴上“右派”帽子。
在“文化大革命”中,顾准被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监管和种种审查,与家人断绝音信。爱人汪壁时任财政部副司长,在“文革”中因顾准的牵连,受冲击自杀身亡。期间,1965—1969年顾准先后在北京周口店、大韩继、经济研究所劳动改造。1969年随经济研究所到河南省息县(后到明港)“五七干校”劳动,期间留下了大量日记,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和理论思考。1972年回北京。1974年12月顾准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顾准主要著作包括:
《银行会计》,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中华银行会计制度》,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会计名辞汇释》(与潘序伦合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中华政府会计制度》(与潘序伦合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会计原理(未完稿)》,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香港三联书店1992年版;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民主与终极目的》,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顾准文存(文稿、笔记、自述、日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读希腊史笔记》,商网路与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顾准经济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主要译著包括: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顾准命运多舛,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他不懈思考,追求真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世人景仰。1942年,顾准在一张读书卡片上抄录了甘地的一句话:“尽管今天世界的眼睛是血红的,我们却一定要用宁静而明澈的眼睛来正视这个世界”;1967年,在一张读书卡片上写道:“中国革命直接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顾准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必将雄飞世界”。
——胡家勇撰
(转引自《经济所人文库——顾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