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世镛,男,1935年2月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进入经济所工作。
1950年10月,桂世镛考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材料管理训练班(后改为北京石油学校)学习。1952年毕业后,被派往甘肃玉门油矿,实习了三个月。1952年9月,经组织推荐,桂世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工业计划专业学习,并于1956年7月大学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大学毕业后,桂世镛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经济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一直到1969年11月。其间,他担任过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和工业经济组秘书。在经济所工作时,他先后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初稿)和马洪主编的《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的写作,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撰写了有关工业企业责任制的论著。这一时期,他着重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企业管理和劳动工资等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体系方面,他与和何建章等同志合作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结构体系问题,主张从经济过程的分析入手编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提出了一个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总过程分篇的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与其他同志合作,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国营企业的任务和性质。在经济核算方面,他提出了企业进行综合资金核算的必要性,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中资金利润率范畴存在的客观依据。他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责任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较早提出从经济上确立各级责任制的观点。他还对按劳分配思想的发展史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1969年11月至1973年3月,桂世镛被下放石油工业部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5月,借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局、研究室工作,先后参加劳动工资问题的调研、《工业二十条》的起草工作。1977年7月,他正式调入国家计委政工作。其间,1978年9月至1987年3月,他先后担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国家计委委员兼计划经济研究所所长。 他在继续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同时,直接参与了许多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并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从实践经验中探索规律性的认知,完成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论著。
1987年3月,他调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同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上,他当选为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6月至1989年12月,他任国家计委委员、秘书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12月至1994年7月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他还曾兼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1990年12月期兼任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7月起兼任全国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他当选为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国家计委工作期间,他先后参与了多个五年计划、各年度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工作,组织和主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经济体制和计划体制改革等重大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1994年7月至1998年3月,他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正部长级)。其间,他主持了国家行政学院的日常工作,建设新校区、组建教职工队伍并推进学院的正规化、专业化建设;主持修订、完善、落实学院机构编制方案,组织制定了学院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他当选为十五届中央委员。
1998年3月至2001年2月,他担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其间,他主持和参与了大量重要文件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报告等重要文稿的起草;主持和组织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许多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圆满完成了任上各项使命。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他还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2001年3月、9月,他相继增选为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这一期间,他参与和负责组织了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农村税费改革和全国政协委员视察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有关工作,主持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等调研,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
桂世镛在做好综合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实际工作的同时,勤奋治学,并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文件起草工作。他参与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初稿)和马洪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著作包括《论调整、改革与效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与稳定》《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等;主编的著作包括《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论指导性计划》《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几十部著作。他发表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论文,包括《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问题》《提高经济效果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和建设的关系》等上百篇论文。
2003年11月28日,桂世镛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
——何 伟撰
(转引自《经济所人文库——桂世镛卷》)